中学校长推荐优秀考生上北大,利大弊大?
校长推荐开启自主招生新模式:
北京大学试行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方案
中学校长可荐生读北大 将在京津渝等13省试行
北大将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 被荐者降30分录取
北大明年欲推出校长推荐制 沪高校已低调实行
北大自主招生试点校长推荐 实名推荐后再公示
编者按:11月9日,各媒体报道了北京大学招生办正式对外公布的《北京大学关于试行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的实施方案》。《方案》将在近期即将进行的北大2010年自主招生中试行。考生凭着一份校长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,对此改革举措应该
怎么看?本期,我们邀请各方代表亮出自己的见解。
质疑不断:
北大自主招生试行校长推荐制 家长担心新不公
中学校长推荐优秀考生上北大,利大弊大?
部分中学校长称“实名推荐制”操作有难度
北大试行实名推荐续:家长担心暗箱操作
北大声音
北大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怎样实施
本报记者王庆环
北京大学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实施方案11月8日晚一公布,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从暑期北大透露要试行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以来,相关评价有正有负,正面意见认为其是高考(论坛)招生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,能够让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有机会敲开北大的校门,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制度的形成;负面意见认为这个不错的创举就怕潜规则,在当前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完善的情况下,极有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。
评论声音:
校长推荐是国际惯例还是制度例外?
中学校长推荐不如优秀学生自荐
校长实名推荐别将农村考生拒之门外
北大校长推荐制度会不会又是腐败的温床?
那么,北大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究竟是怎样一个政策呢?
期待招收“钱钟书”似的人才
钱钟书19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,他报考清华时数学仅得15分,但因国文、英文成绩突出,特别是英文获得了满分,被清华破格录取。这是人们在讨论今天的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时经常提及的故事。
但是在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下,几乎没有几人能有钱先生这样的运气。作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,以及与北大有着共同理想的中国诸多一流大学,在思考如何培养出大师级人才时,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高招制度,于是有了自主招生制度的诞生与实施。
可以说,自主招生为北大带来了一批素质全面、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。那么,现在推出的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则是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的结果,其目的是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,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,简而言之,就是能招收到更多具有钱钟书、郭沫若、吴晗等人身上的那些潜质、最终能成为大师的人才。
“推荐”不意味直接上北大
需要说明的是,北大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并不意味着获得推荐的学生就能直接上北大,推荐的结果是:如果被推荐的学生通过相关审核,将免于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笔试,而直接进入自主招生面试。
面试合格后,还有两种情形等待着被推荐者。一种是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,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,如果获得通过,就可以免试入学。还有一种是没有保送资格的学生,他们还必须参加高考,但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大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。
不是所有校长都有“推荐”资质
需要强调的是,不是全国所有中学的校长都会获得“推荐”资质。
一方面在地域上,北大“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”2010年只在13个省市区试行,它们是:北京、天津、重庆、黑龙江、吉林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陕西、新疆;另一方面,更为重要的是,这些地区的中学校长要获得推荐资质也要“过五关,斩六将”。
首先,他们必须以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大招生办提交书面申请。
其次,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、生源质量等因素,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,只有评审通过的中学,才获得“实名推荐”的资质。当年提出申请未获通过的中学,可在下一年度向北大招生办再次提出书面申请。第三,获得资质的中学校长须遵守北大在道德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:遵守诚实信用原则,认真履行职责,以实名形式向北大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。
第四,推荐不是“撒胡椒面儿”,获得资质的中学校长不是说非得每年都得推荐学生给北大。在实施方案中,北大招生办明确表态:具有资质的中学,如当年没有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,可以不推荐,所具有的资质将自动延续。
第五,绝对排斥弄虚作假。实施方案规定:中学校长所具有的推荐资质,除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外,原则上在该校长的任期内均有效。
第六,注重个人信誉,换校长就得重新申请。实施方案规定,如遇校长变更等情形,则须由新校长重新向北大招生办提出书面申请。这充分体现了这项制度对中学校长个人信誉的依赖,是一个以个人信誉作保证的制度,强调校长在这项工作中的道德自我约束。